3D暈,不僅是打電動,甚至是看電影,特別在近年3D電影越來越普及,體驗過3D暈的人也越來越多,曾經覺得百game不暈的我終於有一天棋逢敵手──《蜘蛛人:驚奇再起》,所以對這個問題雖然沒有很困擾,不過原本認為是個無法克服的體質問題,在花了點時間了解原由後才發現有很多技術上的原因可以改善,既然上篇簡介「輔助射擊」貼出後,有人提出比起瞄不準,會暈反而是更大的障礙,那這篇咱就來研究一下,到底為什麼會暈??作為玩家又有什麼方式可以改善??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銀翼殺手2049 推坑文
跳過這麼多部電影,就是要趕在還在下檔前寫這篇推坑文,在《星際大戰:原力覺醒》之後,就沒有任何一個系列讓我這麼期待過續集了,上映滿兩周,全球票房還沒突破兩億美金大關,根據Box Office Mojo的預測成本,《銀翼殺手2049》不賣超過四億,影史一代科幻經典,換人接手續集竟還沒炸裂的奇蹟,可能下一次又要等35年了....所以,這篇將不會暴任何2049的雷,如果你想省去補完沉悶到不行的第一集,這篇就是專門寫給你的推坑文。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他們到底怎麼用手把玩射擊的??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步向黑暗的開始──遊戲內微交易
Microtransaction,中文稱作微交易,基本上就是手遊上所謂課金,因為用微交易實在有點拗口,所以本文就統一稱呼為課金。有在追主機遊戲新聞的人對這個字大概已經聽到想吐了,不過為什麼這時候要特別寫這篇文呢??畢竟付費遊戲課金也不是今年才開始出現的,早在PS3時代就已經有許多付費遊戲出現了服裝解鎖這種遊戲內課金,到現在才再開始該似乎太晚了點??或許是吧,但因為今年開始,AAA級遊戲的課金終於開始挑戰玩家對於課金的底線了,因為Loot Box,中文稱作戰利箱,就跟MMO遊戲打怪掉寶一樣意思,現在也進入課金的狩獵範圍了!!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地獄
小說《達文西密碼》的影響力在當時可說是形成了一股風潮,儘管各種史蹟上的陰謀論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我沒有讀過原著,但我想達文西密碼想必就算是穿鑿附會,也是穿得有模有樣,以至於明明不是蘭登教授系列的第一部小說,卻是第一個登上大螢幕的作品,當然有可能是續作效應※的結果,但總歸來說,這系列的特點明顯是建立在對於歐洲歷史的解讀,所以當《地獄》在這方面的元素相比之下貧乏的可憐時,整部電影就顯得無趣。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會計師
片名真的是非常的大膽,雖然也可以說不過就是一種逆向操作,不過應該要讓觀眾摸不著頭緒的片名,卻在預告幾乎洩光了底,就不再提已經講到爛的預告問題,至少電影前三分之一的新鮮感還算不錯,可惜的是最終變了調的動作戲抑制了整部片的高度。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自殺突擊隊
當DC宣布《自殺突擊隊》的時候,我想不僅是我,全世界大概所有人都一頭問號,時間點是最大的問題,當小丑女、鱷魚人、死射這些只有漫畫迷(或許還有些電玩迷)才認識的反派,首次大螢幕登場就是當主角??還要再加上DC宇宙幾個其他反派組聯軍??隨便抓個路人來問大概都會有著"你確定這樣好嗎??"的困惑,而這困惑在電影真正上映後又更強烈了,《鋼鐵英雄》的負評或許還可以推託觀眾過高的期望(預告剪成那樣你要我期望不高也難),《自殺突擊隊》只剩還算新鮮感的配樂和Margot Robbie非常敬業的身材,會讓我願意再度提起這部電影,簡單說,《自殺突擊隊》真的就是難看到讓我想自殺的程度。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2017 E3 任天堂(Nintendo)
為什麼去年沒寫勒???我也不知道....(好像是去年只有樹屋而已)
去年可能是任天堂期望最被落空的一年,傳說中的主機,都知道在今年E3前要上市,在全球最大的電玩展竟然是0行銷,雖然樹屋(任天堂攤位的試玩直播會)展示了《神奇寶貝:太陽/月亮》和超重量級的《薩爾達:荒野之息》,可是薩爾達用的是限時DEMO版,遊戲是從頭開始,在身上裝備缺乏的狀況,能展示的遊戲特色少的可憐,現場還忘記用開發版展示,所以直播到一半時限到了被Game Over,我會說算是相當悲劇的一次展示,可是
看看荒野之息的評價和Switch熱銷的狀況,缺乏宣傳,遊戲展示效果不好,拎鄒罵任天堂沒在怕的啦!!!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2017 E3 索尼(Sony)
今年隔壁Xbox來勢洶洶,不僅是新主機,連遊戲陣容就算三本柱只有Forza上場,總數及獨佔量都相當不錯,SONY去年開賣了PS4 Pro和PSVR,不提台灣那悲劇的出貨量,在Xbox天蠍機空檔的這年,倚著幾款主機獨佔評價良好的優勢,再度過2015的三廠超級大年(《潛龍諜影五:幻痛》、《巫師三:狂獵》、《異塵餘生四》、《蝙蝠俠:阿卡漢騎士》),PS4依然保持強烈的競爭力與吸引力,我覺得特別是新作《地平線:期待黎明》,相比微軟陣營3A級本作獨佔,SONY在PS4時代陸續都有新同學的新鮮感。
2016各種被宣告成為VR元年,做為三大主機廠唯一推出VR產品的SONY,去年不僅僅是供貨和PS4 Pro一樣不穩,規格在三大VR系統(HTC Vive、Oculus Rift)也是墊底,但同時也擁有最龐大遊戲開發資源,去年VR最亮眼的大概就是《惡靈古堡七:生化危機》,SONY一廠也有幾個看起來頗有淺力的遊戲,不過我感覺VR仍被當作一種附加性的體驗,大家會期待3A大作VR版有什麼特別的,對於完全針對VR開發的遊戲,至少在媒體上沒有什麼熱度(不會特別有續作公布、或是更新/DLC的新聞)。VR玩家數量仍然太低、額外裝置的花費及使用限制降低購買意願、沒有完全針對性的3A及獨佔作品,我想都是原因,雖然可以解釋畢竟還算是新裝置,強作等級的遊戲陣容還需要點時間,不過相比體感推出即瘋狂的熱銷,我會說VR已經有個不順的起步,或許今年SONY的E3說明會將帶來下一劑強心針??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2017 E3 貝賽斯達(Bethesda)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2017 E3 微軟(Microsoft)
去年微軟的記者會大概是我看E3約十年來前幾名難看的,不是陣容多差,而是導播差勁異常的畫面選擇,讓人只有看的滿肚子火,今年的陣容星度可能略輸去年,但是天蠍計畫的時機話面搭配正常的導播,還有著豐富的遊戲陣容,我覺得今年微軟的說明會,看完只有兩個字:舒服
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
2017 E3 美商藝電(Electronic Arts)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仁王是不是太簡單了??
前陣子小弟我也瘋狂玩了《仁王》,傳說中的大學長歷經超過十年的延畢※註一,最後的評價有如此的正面,不管是對開發人員還是對玩家,都有一種功德圓滿的欣慰感,當然,十年磨一劍的故事本身就相當有話題性,《鬼武者》後重啟古典和風味十足的動作遊戲,還有如此評價,《仁王》的討論熱度自然也不在話下,熱絡的討論中我看見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論點。
與《仁王》相同類型的《黑暗靈魂》系列還有《血源詛咒》,不免俗地讓玩家喜歡開始比較難度,《仁王》因為擁有「陰陽術」和「忍術」各種強化系統,以至於中後段難度驟降(1.06更新完後就沒這檔事了....還好我破完了),有玩家因此認為這代表《仁王》整體難度已不如其他兩者,反方的說法是,「覺得太簡單,可以不要使用強化(忍/陰陽術)來玩啊」,針對反方這種說法,正方有人認為「當遊戲要我縮限能力才有挑戰感,代表遊戲平衡本質上就壞了吧」。恩~~~這麼一說好像很有道理,如果馬力歐要全程不吃香菇,只靠移動和跳躍破關才能充分展現遊戲性,那遊戲的平衡似乎真的很有問題
嗎??
※註:仁王首次公布是2004年E3,預計出在PS3的獨佔遊戲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現代戰爭的劇情戰役怎麼可以這麼好玩!!!???
決勝時刻,原名Call of Duty(COD),自由淪陷區翻譯「使命招喚」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海底總動員2
當PIXAR也決定開始大量續集原有作品的當下,我其實是有些失望的,之所以對PIXAR如此熱衷,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每部作品帶來的新鮮感,或許不是每一次嘗鮮都很滿意,但是這種努力是我非常樂意進電影院支持的。另外一部分則是過往的不良紀錄,所有PIXAR作品的續作,僅有玩具總動員可以讓人真心推薦,《怪獸大學》就已經到了看過及忘的水平,《Cars 2》更是讓我看到睡著,再看到副標題"Finding Dory"更讓我完全樂觀不起來,這系列該不會要開始每次都要上演千里尋親的老梗劇情吧??好家在的是,《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繳出一個相當不錯的表現。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