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C宣布《自殺突擊隊》的時候,我想不僅是我,全世界大概所有人都一頭問號,時間點是最大的問題,當小丑女、鱷魚人、死射這些只有漫畫迷(或許還有些電玩迷)才認識的反派,首次大螢幕登場就是當主角??還要再加上DC宇宙幾個其他反派組聯軍??隨便抓個路人來問大概都會有著"你確定這樣好嗎??"的困惑,而這困惑在電影真正上映後又更強烈了,《鋼鐵英雄》的負評或許還可以推託觀眾過高的期望(預告剪成那樣你要我期望不高也難),《自殺突擊隊》只剩還算新鮮感的配樂和Margot Robbie非常敬業的身材,會讓我願意再度提起這部電影,簡單說,《自殺突擊隊》真的就是難看到讓我想自殺的程度。
最糟糕的莫過於無法跳脫王道劇情的框架,當預告片都特地剪進小丑女「拜託,我們是壞人捏」的台詞,結局還是硬要上演兄弟情誼、親情摯愛各種好人專用劇本,雖然以反派為主軸,描寫壞人之所以使壞不全然是純粹邪惡,像《超能壞蛋》這樣也是有不錯的表現,但《自殺突襲隊》第一不是兒童向,第二他已經是作為主打情感更為複雜的DC宇宙系列電影,當邪惡的力道不夠強烈,不僅自身定位模糊,更讓其他正派英雄的作為顯得無病呻吟,想想因為父母的死亡所以決定向罪犯復仇的蝙蝠俠,特別是已經不顧蝙蝠俠多年不殺設定,與一個只是為了女兒而殺人賺錢的殺手,道德上的優劣有多麼地不明顯。
劇情的不倫不類在結局更是突兀,劇情事件的主軸是因為魅惑女巫而起,所以這個故事情緒上最煎熬是她的男友Rick Flag,作為正派要面對良心與愛情的糾結,最終幕痛下殺手的渲染力才會強烈,可是最後一擊卻是交由死射(Deadshot)操刀,其故事線就只是為了與女兒團聚,在知道不阻止魅惑女巫世界會被毀滅,我完全看不懂Will Smith的最後一槍到底在痛苦三小??從結尾的問題也可以看出整部片的重心完全不知所云,RickFlag的故事線最多鏡頭的是死射,可是最搶眼的是小丑女(Harley Quinn),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導演會把大量的小丑(Joker)畫面刪光,這部戲沒小丑就已經是一團災難了,看看《美國隊長三:內戰》已經把多少重要角色路人化,而且那些角色還都是近期內有個人電影或是MCU其他電影的要角,整部自殺小隊觀眾最熟的角色還是非隊員的小丑,最後變成這種讓人一頭霧水,自稱壞人都讓人看不出來到底壞哪點的爛戲,最讓人意外的反而是當初怎麼通過這個電影計畫的。
然而,這部電影也不是真的爛到一無是處,除了Margot Robbie養眼的身材,電影配樂的表現也相當優秀,更準確來說,電影配樂好到加深了我對這部電影的厭惡感,雖然主題曲並沒有像《神力女超人》那般特別,可是旋律同樣相當好聽,比起畫面本身,配樂更能感受這個故事主題的精神,那種今天輪到反派用反派的方法來拯救世界,同時保有《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的一點風格,尤其在That's How I Cut And Run 02:09 處和One Bullet Is All I Need 02:10處非常巧妙地融入了BvS裡其中一段主旋律,如果要說整個DCEU到目前為止最出色的項目,那就是配樂有真正完美了展現出整個大系列的感覺,雖然各自有著自己的風格,但是閉上眼睛,你可以感受到他們想要刻畫的一個統一宇宙,只可惜,除了配樂,大概只有服裝設計有及格。
當然認真要吐槽,這部電影還有太多莫名其妙的內容,我都不知道魅惑女巫下面這奇怪的肢體扭動到底要怎麼吐槽了:
比起糟糕的內容,更糟糕的可能是這部票房全球竟然突破七億四千萬美金,爛片賺錢本身沒什麼好批判的,但是這種結果間接是在鼓勵片商忽視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要忘記DC的大老闆華納在上個世紀,為了錢可是連自家看板都可以推出《超人四:尋求和平》和《蝙蝠俠第四集:急凍人》這種東西。我認為票房的表現得利與時空因素,傳統超級英雄大廠這次竟然主打反派,Heath Ledger塑造出觀眾對小丑一角的高期待,這次更加碼推出鴛鴦組合小丑女,加上夠大力的宣傳,票房出發點理當不會太慘,只是一路賣到七億也是完全出乎我意料,不過華納如果沒有認知到本片的成績只是受利於觀眾嘗鮮心理的假象,沒有好好改進本片各種亂象,下一步自殺突擊隊,就真的只是出來自殺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