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這麼多部電影,就是要趕在還在下檔前寫這篇推坑文,在《星際大戰:原力覺醒》之後,就沒有任何一個系列讓我這麼期待過續集了,上映滿兩周,全球票房還沒突破兩億美金大關,根據Box Office Mojo的預測成本,《銀翼殺手2049》不賣超過四億,影史一代科幻經典,換人接手續集竟還沒炸裂的奇蹟,可能下一次又要等35年了....所以,這篇將不會暴任何2049的雷,如果你想省去補完沉悶到不行的第一集,這篇就是專門寫給你的推坑文。
前作劇情提要
動機/設定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VPcsu_3z5EzAcrxI4-LOQOG7sE5qL1vVUc1aNbq6brkT2u8EbJ5_l2tZtJuoQrUsQn4ks1OqdjPQD2kKz01ZOma7LREhKjX1ytYurnYwN9LwHbY5hSsKrkzw-zE_2HvtKpdhmreeaLmS8/s400/Harrison-Ford-as-Deckard-shooting-his-blaster-in-Blade-Runner.jpg)
然而人造人有個設計上的缺陷,原先的設計是為了成為聽命的奴工,但是最終還是無法避免人造人產生自我的情緒,最後進而質疑命令,所以人造人的壽命只有四年,劇情的起頭是因為有六名從宇宙外回來的人造人,試圖闖入Eldon Tyrell創辦的Tyrell公司,進而讓警方介入調查,也是Rick Deckard被賦予的任務目標:獵殺因為闖入失敗而剩下的四名複製人。
X因子
人造人判斷的方式必須透過一種人性測驗(Voight-Kampff test),透過一連串道德問題,觀察受測者的瞳孔大小變化就能知道對方是否為人造人,Rick Deckard在前往Tyrell公司調查時,被Eldon Tyrell博士要求親眼確認該測試的可靠度,找了他的秘書Rachael(Sean Young飾演)做為測試,卻意外發現Rachael其實也是人造人,而且還是比外界已知人造人更先進的型號,更重要的是,Rachael並不像其他人造人一樣知道自己是人造人,藉由植入人造回憶讓自我意識的成長,Rachael在受測前一直相信自己是人類。
反派目標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wZrI4v1mVFWiLvm4o5ze7GoqJAu63zBEvpDB48vDUD09ouxrkYs1awJYpe1v3IGTEyYtn6OKPRX8VKJ0o3DCdedm2f6K1oT1KXC_ynDoz8lg42v07bxLpzuyqNgCZ_qA3nEsWUCgnvxuP/s400/faf7ef1494a7a193bb5ad95c08162592--rutger-hauer-blade-runner.jpg)
結局
不管是獵殺四名人造人的過程,還是與Rachael的相遇,電影都強調著人造人也只是想要生存的重點,而看似公事公辦的Deckard,在某次獵殺意外被Rachael營救後,也對Rachael產生了感情,以至於最後聽完Roy死前對於生命無奈的獨白後,讓他決定要帶上同樣被警方盯上的Rachael遠走天涯,而讓本作推上經典的,就是到最後一幕畫面"再次"暗示著,Deckard其實也是人造人,在2007的最終版中,留下了這對亡命鴛鴦
生死未卜的開放式結局。
那35年後的續作如何?
進步
肯定可以列入水準更勝前作的續集名單,為了避免回憶加成我特地把第一集翻出來複習,我必須說,若不是有科幻電影那種很隱諱地強調自我反思元素,《銀翼殺手》其實並不是很推薦的作品,世界觀設定不錯,但是差不多年代的《異形2》、《星際大戰》或是更早以前的《2001太空漫遊》,在視覺效果都更豐富,當然可能是導演刻意創造的風格,但是還算頻繁的場景切換,加上太多畫面陰暗到不易辨識,只看一次真的很容易漏掉一些重要資訊。
更糟糕的是節奏感不佳,搭配有時邏輯很詭異的場景編排,起承轉合的節奏曲線凌亂,沒有抓住劇情重點的觀眾更容易覺得沉悶、不耐煩。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ZDqamo1TwkXEPEHlHvy7XL3L4yIQFxSdVE71jHk0_gWM3j3eCFLvNEZRY4BVTgC4V8Uird-ypHiYHZmyPHzPNrTXEYH5hqTR9U1G4WqhoZAumSlBMFdcTxmFL83yQceInEYKLwq3qGwRd/s400/dims.jpg)
身為續集的進步
就如同前段所說,僅就手法層面來說,要超越原作《銀翼殺手》的電影並不算困難,特別是在特效技術飛躍性進步的現代,要拍出一部不用靠光影、煙霧、攝影機角度各種遮遮掩掩的科幻片,已經容易到讓人甚至覺得有些氾濫,所以非常推薦《銀翼殺手2049》不單純這部續集在拍攝手法有跟上現代的潮流,要接續一個35年前的電影,同時並不是可以較大規模的重啟,而是劇情與風格都要能延續的續集,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
或許有些死忠粉絲對於續作飽和度較高的色調呈現不甚滿意,但對我來說《銀翼殺手2049》的風格雖然有顯著的差異,卻十分精準地抓住原作的精神,反而更強化了每個區域的風格,你還是看的到街區龍蛇雜處的髒亂與喧鬧,室內景特別是本作接替人造人開發的Wallace公司,比起Tyrell公司那種好像為了省電費所以燈開一半的尷尬,Wallace公司更被塑造像是個聖殿般的存在,再加上其他因為劇情拓展的其他區域場景,豐富,可是卻依然有抓住原作那種陰森又帶一點廢土風格的氛圍。
劇情的核心同樣也精準的延續前作的命題,而且更頻繁地藉由不同的橋段刺激觀眾思考何謂擁有靈魂的定義,前述講到節奏感的進步對這個核心議題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比起前作,本作在演員情感上的發揮更佳的完整,並不是演技優劣的問題,而是分鏡的安排更能完整的表達演員的情緒,以至於片頭出現的WWE巨星Dave Bautista都讓我有非常意外的表現。
一部真正優秀續集的理由
當然原創性這點並沒有超越,畢竟續集要根本上的原創本來就很矛盾,但本作幾乎滿足了我所有對於續集的理想,不僅僅是上面講到各種技巧上的進步,亦或是同時重現了原作的精神,最大的亮點,是成功的把這個世界觀進一步的擴大,其中又以反派的塑造更令人驚豔,或許不及《黑暗騎士》的小丑令人如此震撼,但是對於整個作品層次的擴展,《黑暗騎士》之後我是第一次如此強烈的盼望這個故事在續集的發展,為了不雷到觀影體驗我就不多做描述。
《銀翼殺手2049》完成的是當初我冀望在《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看到的成果,延續舊時代作品框架,展現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讓下一個時代回顧時不會覺得我們不炸死星、不殺老爸就拍不出星際大戰,本作最接近完美的地方就是新舊元素的比例於協調性,對於新加入的觀眾最少也有視效上的吸引力,對於看過舊作的觀眾不僅懷舊,更感受到十足的新意,或者說更進一步刺激我們對於這個世界觀的想像力。
《銀翼殺手2049》完成的是當初我冀望在《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看到的成果,延續舊時代作品框架,展現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讓下一個時代回顧時不會覺得我們不炸死星、不殺老爸就拍不出星際大戰,本作最接近完美的地方就是新舊元素的比例於協調性,對於新加入的觀眾最少也有視效上的吸引力,對於看過舊作的觀眾不僅懷舊,更感受到十足的新意,或者說更進一步刺激我們對於這個世界觀的想像力。
後記
《銀翼殺手2049》仍然不算是完美,還是有一些橋段不合邏輯到有些詭異,對於不是科幻片的愛好的觀眾,也很有可能受不了這種慢節奏,劇情又有點不知所云的電影,但套句《宇宙兄弟》的名言:「三次元的螞蟻沒有必要去說服二次元的螞蟻,關於三次元有多麼吸引人」,用三次元與二次元的比喻可能有點狂妄,我想說的是電影喜好本身就有非常大的差異,我盡了我最大的努力邀你入門,沒入成,也不過就是在這部電影上咱沒那個緣分,或許在下一部電影,我們又可能碰頭了,所以,今天如果坑沒推成,或更糟的是推成了跑去看,結果看完不喜歡,不要因為我的強力推薦,不要因為IMDb 8.5的平均分,不要因為爛番茄88%的新鮮度,就對自己的品味有疑惑,看電影,沒有什麼才是對的品味,這篇文的作者,不也是看不上IMDb 8.1、爛番茄93%的《星際大戰:原力覺醒》嗎~~?
最後就再補充一點《銀翼殺手2049》對新手非常友善的安排,官方出了三部短片,彌補了一些本作的背景設定,如果還是拿不定主意,可以先看看下面三部短篇前傳:
然後再附上一張本作正到讓人瘋狂的女角(Ana de Armas)劇照:
就算看不喜歡,能看看正妹也是不錯,不是嗎~~?
最後就再補充一點《銀翼殺手2049》對新手非常友善的安排,官方出了三部短片,彌補了一些本作的背景設定,如果還是拿不定主意,可以先看看下面三部短篇前傳:
然後再附上一張本作正到讓人瘋狂的女角(Ana de Armas)劇照:
就算看不喜歡,能看看正妹也是不錯,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