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達文西密碼》的影響力在當時可說是形成了一股風潮,儘管各種史蹟上的陰謀論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我沒有讀過原著,但我想達文西密碼想必就算是穿鑿附會,也是穿得有模有樣,以至於明明不是蘭登教授系列的第一部小說,卻是第一個登上大螢幕的作品,當然有可能是續作效應※的結果,但總歸來說,這系列的特點明顯是建立在對於歐洲歷史的解讀,所以當《地獄》在這方面的元素相比之下貧乏的可憐時,整部電影就顯得無趣。
註※ 所謂續作效應是一個我自創的名詞,一個作品的市場成績跟評價通常不會同步,評價好的作品,其銷量會反映在他的續作,這種狀況在遊戲作品更是明顯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TmJQ-D741zc2cYUbUv-pe4XEgZVtuDJ-EK-r40V9oDh1sy4wL8HgiD0Pkbk5ZfhXxKfZZhrIj2GROaGlxB2Esy8rC3x2RVrgm0y4gkWugLtGvh-Lw6I-B0xdikHwouF8t8sp7E-i1RPyv/s400/inferno-1.jpg)
更劣勢的是,同類型以探索歷史文化當背景設定的電影來說,印第安那瓊斯與國家寶藏系列,主角雖然不到武功蓋世,好歹也都是個健碩的探險家,設定看起來文弱的蘭登教授,總是要配個妹子搭檔就算了,就不能給個可以出苦力的妹子嗎??每每都被追殺,可是每每都只能看兩個拖油瓶各種驚險逃竄,在三集電影裡領便當的配角中,多的是比主角們耐打的,主角們還可以一路活到劇終,第一次是不可思議,到第三次你不質疑這些反派組織的執行力太差都不行。
不過《地獄》失去《達文西密碼》那種精彩的關鍵,我認為還是出在災難威脅設定太過狗血,仔細回想《達文西密碼》,劇中蘭登教授假若行動失敗,結果不過是耶穌的後代被發現而已,現實上真正發生這種事情,就算有科學根據上的鐵證,說真的會造成什麼基督教全面性的毀滅都言過其實,現在已經證明了人類的起源遠早於聖經寫的創世紀,哪裡有看到基督教開始崩解??比起《天使與魔鬼》和《地獄》最後面臨要數百萬人的生靈塗炭,《達文西密碼》劇情其實渺小到微不足道,但也因為他的渺小,劇情才會更需要找更多的古文物抽絲剝繭的檢視,在《達文西密碼》中不僅僅用上達文西的作品,牛頓、教堂的建築都被攪和在劇情中,造就《達文西密碼》的精采不是蘭登教授如何過關斬將,而是用這些已經廣為人知的作品,用不同的角度拼湊出那個時空的殘影,《地獄》中除了但丁的《神曲》,我幾乎想不起其他中古世紀文物或是宗教上的參考。
所以當反派的架構少了《達文西密碼》的神祕,少了那種整個看似無限延伸並處在黑暗中的勢力,就算劇情描述在《地獄》中的反派勢力有多麼強大,作為觀眾的投入感卻很差,用個現實例子來思考,好比犯罪組織對安全的威脅更加明確,可是群眾對於政府暗地的違法甚至思想掌控,會擁有更多的關注,反彈也更強烈,對於看不清楚的危險會將之強化這種生物本能,加上採用的題材與自身關聯性多寡,最後造就了Ron Howard再怎麼擅長把小事情劇情張力最大化,《地獄》還是只能被歸列成過眼即忘的一部電影。
《地獄》不能算是個很糟糕的電影,以影音表現水準來說仍然相當不錯,有沒有可能因為是小說翻拍電影而被刪減了一些重要的元素??我沒看過原著,但看看《達文西密碼》的表現,再加上這結局的設計,我認為劇情有原生缺陷的可能比較大。至於蘭登教授當主角的最後一部《失落的符號》會不會登上大螢幕,雖然《地獄》的票房已經是系列作最低點,但七千五百萬美金的預算,全球仍有超過兩億票房的收入,這種仍然不差的投資報酬率(票房大約6成會成為片商收入),再加上Dan Brown將在今年十月推出下一部蘭登教授系列小說,我想續作不是沒可能,只是想回到《達文西密碼》當年的熱潮,希望渺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