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2018 E3 任天堂(Nintendo)


去年的時候就提過任天堂在E3上的宣傳力道不若以往,今年也是差不多,現在任天堂的情爆發佈改以數量更多、分布平均的Nintendo Direct為主,平均大概二到三個月就會有一次,所以這次也就剛好是其中一個Nintendo Direct,E3特別版而已,如果預期PS4或XBox One那種動輒數十款遊戲情報或是一卡車實機預告,這樣只會對任天堂的E3說明會失望而已。

回顧


這一年任天堂完全記牢了WiiU的教訓,還是那條主機界的鐵律:遊戲,決定一切,2017《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漆彈大作戰 2》《超級瑪利歐:奧德賽》剛好分布一整年帶領NS逆轟高輝,另外也有雖然不甚完美,但是評價仍然不錯的《異度神劍二》;嶄新概念格鬥的遊戲《神臂鬥士 ARMS》,有鑑於還沒錢買NS,這些遊戲我也沒follow到特別值得一提的新聞事件,這篇就不再一一回顧,要不然就跟Sony那篇一樣,回顧的部分好像沒什麼重點...


相關圖片值得一提的主要就NS這台主機的通話功能實在很糟糕,要另外用手機安裝APP,以至於《漆彈大作戰 2》這種重連線對戰的遊戲,在溝通上成為很大的困擾,雖然對任天堂的老玩家沒什麼影響,但是連線遊戲特別是對戰取向的,比起單機遊戲更能有效拉長遊戲壽命,對於現代人親友間無法足夠頻繁來往的生活習慣,良好的派對通話系統現在可以說是主機中僅次於遊戲的重要指標,我有著數不清的晚上打開PS4結果一個遊戲都沒玩,只是純粹跟同學用派對在閒聊,NS又有身兼移動裝置的特性,派對通話功能其實能比其他兩大主機有更好的發揮,可惜現在還看不到任天堂在這方面的努力。


回到遊戲,過完2017的大爆發反而又進入了沉寂,2018上半年不少三廠舊作登陸NS,但熱度已過,唯一比較有趣的大概是連《毀滅戰士》這種極暴力風格作品都有,而且同樣血腥暴力成分重而且更硬派的《黑暗靈魂》也將上NS,一改過去大家對任天堂遊戲陣容的印象。只是這些都稱不上夠擋頭的作品,本家方面則推出了《星之卡比:新星同盟》和喧騰一時的《任天堂實驗室》,不過《星之卡比:新星同盟》內容太少及難度平衡失敗(簡單到失去挑戰感),縱然評價不差但遊戲售價價崩得非常嚴重,而《任天堂實驗室》....說真的,看得出任天堂對這個設計的用心,但花將近3000元買幾個還要自己組合的紙板,又因為是紙板耐用度不是很理想,我想對多數玩家並不是很有誘因。


所以NS今年還在期待最少一個足夠成為扛霸子的作品,沒意外應該還是三月時Nintendo Direct公布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期待至少在E3能有發售日,另外可能就是NS上的神奇寶貝正傳《精靈寶可夢 Let's Go!伊布》,至於去年E3公布的《銀河戰士 Prime 四》我個人是不覺得會有任何新消息。


今年E3





《DAEMON X MACHINA》
上市日期:2019


濃濃的《機戰傭兵》風格,不過巴哈的新聞一對,才發現原來後面那票我不認識的名字原來資歷都大有來頭:

製作人:佃健一郎(《機戰傭兵》、《Fate/EXTELLA》)
人設:コザキユースケ(《聖火降魔錄 if 白夜王國》《英雄不再》)
機械設定:河森正治(《創聖機械天使》《超時空要塞》)

儘管設定方面陣容豪華,但《機戰傭兵》最大的問題一直都在任務設計的變化,機械數值能調整的細節非常豐富,關卡卻不見同樣等級的巧思,這是我前陣子跑去翻系列作評論的印象結論,不過《機戰傭兵》系列的母公司From Software魂系列進言走紅,《機戰傭兵》在本世代主機完全沒有新作品,所以本作對這種風格的粉絲來說應該還是有很高的吸引力。



《異度神劍二:黃金之國伊拉》Xenoblade Chronicles 2: Torna
上市日期:2018/09/21


不是我涉獵的系列,雖然以前的E3文說過對《異度神劍X》,不過在這次爬過不少《異度神劍二》的心得和評論之後,我理解到這系列其實並不向預告那樣那麼有動作性,至少《異度神劍二》來說更像是個可以移動角色的回合底RPG,走位在戰鬥中沒什麼意義,還有一些設計其實算是蠻延續前作或是舊時代的風格,所以這DLC我就不特別評論了。



《精靈寶可夢 Let's Go!伊布/皮卡丘》 Pokémon: Let's Go, Eevee!
上市日期:2018/11/16


那個傳說中的NS神奇寶貝本傳(我就是要叫神奇寶貝啦~~),可以跟《精靈寶可夢GO》連動把GO中的怪獸傳到遊戲裡,可以雙人遊玩??不太懂,影片中兩個人同時用joy-con操作應該還是需要兩個訓練家,只是戰鬥的時候可以用共同畫面??可是這樣意味應該有兩台NS,那這樣用同一個螢幕的意義真的不是很大,有很多詳細情報可以看巴哈這篇新聞,我最後一次是玩神奇寶貝已經是火紅版的事,這很多系統我已經跟不上了....

然後另外又是一個周邊玩具「寶可球Plus」,可以當作操控器,而且可以塞一隻神奇寶貝在裡面...??除了讓他叫以外我不太懂要幹嘛,而這遙控器訂價4980日幣(1371台幣,不過電玩國度的商城賣的是1590),遊戲同捆在台灣的訂價也突破三千大關來到3050,希望只是電玩國度賣特別貴,但我想更希望最後有拆賣的選擇,要不然這種價格真的很不親民。



《超級瑪利歐派對》 Super Mario Party
上市日期:2018/10/05


原來,這系列包含這作已經是第十一款~~~!!!完全沒有接觸到這系列的資訊,邊緣型玩家自動跳過派對遊戲很正常唄,總之既然是任天堂本家還是派對遊戲,我覺得就算矇著眼睛買應該也不會太雷,派對遊戲在遊戲界根本沒人可以沾上任天堂的邊,所以有需求並考慮更多派對遊戲的玩家,我就大膽....等等等....《馬力歐派對十》評分是怎麼回事??繼續往前翻都...不太像是任天堂的水準,雖然我說過很多次評分的參考價值不是絕對,但是這種程度至少需要多花點時間停、看、聽。



《聖火降魔錄:風花雪月》 Fire Emblem: Three Houses 
上市日期:2019 春


《聖火降魔錄》本傳最新作,曾經也是血尿指標的戰棋遊戲,不要問我,我現在PS+送的《XCOM 2》光普通難度都玩到想摔手把了....



《要塞英雄》 Fortnite: Battle Royale
上市日期:已上市


仿《絕地求生》最後卻獲得更大成功大逃殺遊戲,地圖比較小讓戰鬥更頻繁,而包含建築要素更明顯作出差異化,讓整個遊戲變成沒有那麼重的射擊取向,但最大的成功應該還是要歸功於走免費課金(Free to Play)的銷售模式,同時包含手機的真全平台橫跨(但我還是覺得手機版實在很沒意義,我以為Epic Games的標準手機版會有很特別的操作優化,但是我錯了...),還支援不同版本玩家互聯.....嗎?

「fortnite cover」的圖片搜尋結果
最初版《要塞英雄》
不同版本互聯,但是,不包含PS4版,這個問題在過去《火箭聯盟》也讓Sony挨過砲火,但在之前E3我也說過,上世代XBox360領頭的時候也是那個拒絕跨平台互聯的反派,所以我覺得就沒特別好說的。不過這次又激起了更大的一點風波,PS4版不給跨平台連就罷,若綁定後也不能再解綁換到其他平台,更加強化了Sony惡霸的形象,只是,PTT PS板板主作完實測,其實先綁訂其他平台帳號,一樣不給換到PS4上。
所以,簡單結論一下,帳號一旦綁定了平台就不能換,但是PS4只找的到PS4玩家,NS與XBox、PC互通,但是如果隊伍是純主機玩家(NS/XBox),就不會配到PC,手機嘛....我不太確定。

《要塞英雄》到底有多紅,紅到《絕地求生》前陣子正式對他們提告,其實藍洞工作室不單純只是因為《要塞英雄》同樣用上大逃殺的遊戲模式,而是因為《要塞英雄》的開發商Epic Games曾經協助《絕地求生》開發,畢竟用的是Epic Games他們家也是業界中首屈一指的虛幻引擎,這時候Epic Games緊接著也推出大逃殺遊戲,縱然我前面說建築的要素讓兩款遊戲有很大的遊戲風格差異,推出時間這麼剛好你要藍洞工作室不抗議也難。有趣的是,藍洞工作室過去的《TERA》也發生過侵權疑慮,但那次反而是被告,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只是兩次看來藍洞工作室都不會是最後的贏家。

其實這遊戲還有一個故事可以講,這遊戲全名應該是要叫《要塞英雄:大逃殺模式》,原本的《要塞英雄》可是一款花了多年開發的殭屍生存遊戲,還有設計四個角色,可以看看最早的CG預告,而大逃殺模式僅花了數個月後,卻比遊戲本體獲得了更大的成功,以遊戲開發者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應該是蠻尷尬的,再加上大逃殺模式的F2P模式,原作還是全額價格的買斷遊戲,現在這個狀況更難與其抗衡。



《煮過頭二》 Overcooked 2
上市日期:2018/08/07


前作是非常優秀的派對遊戲,遊戲的變化不算非常豐富,但挑戰性卻恰到好處,而且真的需要相當程度的團隊默契,雖然表面上寫著四人合作的遊戲,可是全關卡三星的經驗來說,這遊戲最好的遊戲方式應該是3+1人,一則空間比較充裕不會太常碰撞,二來是需要一個能幫大家掌控制作餐點順序的總指揮,我玩過所有多人遊戲中應該是合作指標前幾高的遊戲。

唯一的缺點是只能單機多人,完全沒有任何連線功能,希望續作能在這方面有著墨,而不是加入這幾年很流行的RPG升等要素,這次新作也一併登上最適合同樂的NS平台,相信銷量會有更漂亮的表現。



《Killer Queen Black》
上市日期:2018


已經有點年紀的遊戲,之前主要是大型主機上的遊戲,所以我也完全不認識。



《窟窿騎士》 Hollow Knight
上市日期:已上市


評價非常好的卷軸遊戲,銷量突破五十萬大關,在獨立製作遊戲來說相當亮眼,近日官方工作室公布將會開始製作實體版。


今年度上市的遊戲陣容



有不少是前面提過的,這邊就跟著總結一起討論吧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特別版》 Super Smash Bros.: Ultimate
上市日期:2018/12/07


佔據了整個Nintendo Direct大半時間的展示,已經詳細到我覺得太超過了,最重要的大概就是本作就會收錄過去每一位在大亂鬥中參戰的角色,根據Gamker聶胖的心得影片中提到的八卦,本作據傳是已逝的岩田聰拜託大亂鬥之父櫻井政博操刀,有可能會是櫻井政博最後一次製作大亂鬥,也所以有這次全員參戰的豪華陣容(聶胖講的是最後一作大亂鬥,我覺得這金字招牌應該是不太可能斷)。

角色幾乎都換上了最新版的外觀,而且重新配音,還有更多特殊版,而卡比在吞下不同對手後的對應變身全部實作(總共68個角色所以卡比就有67個變形),有趣的是,《潛龍諜影》主角固蛇(Solid Snake)的英文配音員David Hayter,在《潛龍諜影五:幻痛》中失去長久以來Snake一角的配音工作,卻意外在本作再次回歸。其餘展示非常非常多的細節,就算對角色原作品或是大亂鬥系列沒有認識的玩家,應該都能看得出製作上的用心。



短評


不算是有什麼重磅消息,不過看看中間那部近期遊戲陣容的影片,已經有相當多三廠遊戲把NS列入新遊戲第一波上市的平台,比起WiiU時代總是要等已經有年紀、熱潮都率退的作品移植,NS變成孤兒的狀況已經大幅減少,或許是任天堂在開發套件上更友善,或許是現在遊戲引擎不同平台移植的能力更好,不管怎麼看對玩家都是好事。

只是今年NS的熱潮可能會首次進入衰退,《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特別版》和《精靈寶可夢 Let's Go!伊布/皮卡丘》都要等到年底,而且兩作都不算是非常主流的遊戲類型,或許神奇寶貝在日本還是可以有國民遊戲等級的銷量,但比起去年的《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和《超級瑪利歐:奧德賽》,全球來看我不覺得會是同一個等級的水準。


不過有趣的地方是,在近期遊戲陣容的影片中,還出現了不少手機遊戲,在近年普遍認為手機市場嚴重侵蝕掌機成為PSVita銷量不佳的其中一個主因,現在任天堂反而逆向操作,與其與之競爭不如讓手機遊戲也變成自己的市場,這時候更凸顯NS缺乏簡單穩定的通話功能是多麼的可惜,手機遊戲的熱度一直上升,甚至連華碩都推出專為遊戲打造的電競手機,顯見玩遊戲已經是手機使用上相當重要比例的功能,而已經OS化的NS,只要增加支援市面常用的通訊軟體,與一般手機就只差市話和社群軟體的功能,卻有完全不在同一個級別的操控性,我相信會讓很多手機使用者考慮。

特別強調,我並不希望NS可以增加SIM卡插槽,好最後可以變成一隻手機/遊戲機,XBox已經證明過,一個遊戲機想要跨足更多遊戲以外的功能,最終容易失去產品核心的價值,說真的以現在的技術力,想要作出一機涵蓋生活大小事的3C產品完全不是困難,就算價格上也不會很誇張,但走向那步NS就會失去自己身為遊戲機才有的獨特魅力,我想NS應該只要堅守在如何讓遊玩的過程更舒適就好。


最後聊一點遙遠的可能,任天堂的主機定位一直都在變化,往好方面來看,任天堂一直非常專注在遊戲體驗上的創新,但相反的也讓未來有點難預期,任天堂過去主機在主流一直都有些落差,讓主機有時候太過純粹的是遊戲機。反而這次可能會有點不一樣,倒不是NS中用上了什麼先進的技術,而是兼顧主機與行動裝置這點的設計,在未來串流遊戲(就是邏輯、繪圖、玩家操控訊號等運算都是雲端處理,主機上只有畫面顯示運算結果的功能)可能成為主流,只要網路能力足夠,NS能帶著玩的特性反而有機會成為領頭羊,因為在也不用考慮主機效能問題,反而讓很多大作可以在NS上以行動裝置的方式呈現。

不過這種變化也不會立即威脅傳統主機,畢竟連線合作/對戰仍然是遊戲的一大主流,要讓串流遊戲可以符合對戰遊戲的標準,這關乎到全世界各國家的網路基礎建設,也所以網路上各種分析師預言下一代主機會取消硬碟,讓串流遊戲變成標準規格這種可能,我覺得現階段還是言之過早,但是在串流遊戲開始起步的過程,NS反而有機會成為三大主機的最大受益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