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陣營最尷尬的點就在於,Xbox One的銷量稱不稱得上成功呢?跟PlayStation 4(PlayStation以下簡寫PS)比較,XBox One被兩倍差距的銷量壓著打,可是跟XBox 360比較,其實Xbox One仍然幾乎有著相同的銷量成長曲線,雖然微軟已經不公布總銷量數字很久了,所以網路上的數據都只是估計值,不過大方向來說,我認為XBox算是維持XBox 360的平盤,PS4趁著WiiU無力捍衛王位,加上自身也夠爭氣的表現,現在重回PS2王者榮光,XBox仍然保住了原有的地盤,只是Nintendo Switch(以下簡寫NS)急起直追,讓目前處境看似危急。
可是具體銷量雖然沒有明顯的打擊,XBox的未來性卻可能是前所未見的危險,遊戲陣容是最顯著的一個指標,各主機廠的獨佔遊戲,雖然都不會是該主機遊戲榜的霸主,卻是玩家考慮選購主機時最大誘因,特別是XBox與PS主機之間的效能差距已經小到多數玩家願意忽略,而任天堂的NS更是選擇取向比較不同的市場,殺手級獨佔遊戲甚至推出的時程,是我認為對主機銷售最大的影響,那看看去年E3到現在XBox的獨佔遊戲表現如何:
回顧去年E3至今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2Yp8ZHBZkF6Pi7hXmkKBv2EmChYsqf1ejOA650bkLYbN6MCWV9c2BKbLTpBLD8RpCAadLD5OTIaZeFMnBZManMMmAaofvgVntT9WbQWOv91D0VzoM4ioiikb1m9OV7WtSdKiN4RBw3duQ/s400/2017-10-05-image-14.jpg)
《腐朽之都二》 State of Decay 2:
最近剛上市,我算是有點錯估了遊戲的規模,《腐朽之都二》比較像是《惡靈古堡:拉坤市行動》這種2A以上3A未滿的遊戲,雖然非3A等級獨佔遊戲也有像《Cuphead》或是《風之旅人》這種對獨佔陣容觀感有強烈影響力的優秀作品,但腐朽之都在前作普普的風評下,並沒有達到前面兩種範例的高度,新一代的二代評價依就,所以對XBox主機銷量來說幾乎算不上助力,特別是年底會有《陰屍路》同名遊戲《OVERKILL's The Walking Dead》,《腐朽之都二》吸引力只會持續下探。
《盜賊之海》 Sea of Thieves:
這款也算是XBox獨佔陣容中期待度很高的一款,不久前上市,結果是只差宣傳時畫的大餅沒那麼大,《盜賊之海》基本上成了XBox版的《無人深空》,無疑對XBox又是一記重挫,當然本作也是還有機會像《無人深空》一樣,藉由後續的持續更新挽回一點評價,但要知道銷量中最大宗的就是印象派的玩家,首發這樣的評價基本上已經是99%宣判死刑,不要說成為主機銷售的戰力,《盜賊之海》先救救自己比較重要。
Cuphead:
大概是去年XBox最重要的獨佔作品,以往這種風格特殊又非車槍球類型的作品,都是在PS或是任天堂的主機才找的到,近期在微軟獨佔清一色只能靠三本柱支撐的狀況,雖然是獨立製作的規模,但極為獨特的美術風格且遊戲機制又很死硬派,吸睛程度不輸3A等級遊戲,我想對於XBox陣營應該也有另外一項啟發,與其著眼著日系遊戲風格,在XBox360時代甚至力邀日本頂級漫畫家作人設,美系風格其實也能很多元,雖然Cuphead這製做花費的心血,不論什麼系都很難與之比肩,因為一個Cuphead就對獨立遊戲抱持高希望是有點樂觀過頭,但要打破XBox遊戲陣容多元度不佳的印象,Cuphead是個很不錯的開始。
相比死對頭PS,這段期間的《戰神》、《底特律:變人》、《汪達與巨像》重製版、《跑車浪漫旅:競速》,還有幾乎算是半個獨佔的《魔物獵人:世界》,硬是比數量PS也沒多幾個,但是發售間隔規畫得當,加上類型幾乎不碰三廠競爭也很激烈的車槍球,體感上陣容就是比較豐富,今年E3預計還要面對《最後的生還者 二部曲》和年底上市的《漫威蜘蛛人》,XBox這邊在獨佔的消息幾乎無聲無息,唯一可以預期的是年番《極限競速》輪到地平線系列上場,另外《最後一戰》第六代應該也會公布,但在多元性上還是極需要新面孔,三廠也需要拉攏強力新作品,《絕地求生》是個不錯的棋,但是連新主機XBox One X運行效能都很掙扎,對於絕大多數主機還沒升級的玩家是很大的疑慮。
曾有八卦謠傳微軟考慮收購EA等級的遊戲公司,快速擴張自己獨佔遊戲陣容,我認為工作室還可以考慮,大至EA或Ubisoft這種公司就完全不可能,雖然相比微軟的財力要全部一起買下來都不成問題,但XBox畢竟不是微軟事業中最重要的部分,沒有必要以這種神風特攻的方式血戰,而且三廠原本跨平台的遊戲系列,想要放棄另一大半主機的銷量就只為XBox抬轎,投資人肯定是很難吞得下去。
今年E3將會是XBox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不管是要跟PS一樣回歸遊戲本質上的競爭,還是轉往比較不同面向的市場,整合更多其他媒體平台的服務,今年E3若還是拿不出驚人的亮點,我認為XBox很有可能要面臨衰退期的開始。
Cuphead:
大概是去年XBox最重要的獨佔作品,以往這種風格特殊又非車槍球類型的作品,都是在PS或是任天堂的主機才找的到,近期在微軟獨佔清一色只能靠三本柱支撐的狀況,雖然是獨立製作的規模,但極為獨特的美術風格且遊戲機制又很死硬派,吸睛程度不輸3A等級遊戲,我想對於XBox陣營應該也有另外一項啟發,與其著眼著日系遊戲風格,在XBox360時代甚至力邀日本頂級漫畫家作人設,美系風格其實也能很多元,雖然Cuphead這製做花費的心血,不論什麼系都很難與之比肩,因為一個Cuphead就對獨立遊戲抱持高希望是有點樂觀過頭,但要打破XBox遊戲陣容多元度不佳的印象,Cuphead是個很不錯的開始。
結論:
本當出現在陣容中的《除暴戰警三》再度延期,而且《除暴戰警三》也不是3A級別大作,再加上不離車槍球的範疇,要有多驚人的表現實在不怎麼樂觀,而且更大的問題是XBox One X作為主機效能領跑者,這一年本家卻沒有足夠獨佔3A大作宣傳他的效能,雖然不知道XBox One X的實際銷量,但是以這陣容來看,除了死忠粉絲,對於一般玩家還是很缺乏購買誘因。相比死對頭PS,這段期間的《戰神》、《底特律:變人》、《汪達與巨像》重製版、《跑車浪漫旅:競速》,還有幾乎算是半個獨佔的《魔物獵人:世界》,硬是比數量PS也沒多幾個,但是發售間隔規畫得當,加上類型幾乎不碰三廠競爭也很激烈的車槍球,體感上陣容就是比較豐富,今年E3預計還要面對《最後的生還者 二部曲》和年底上市的《漫威蜘蛛人》,XBox這邊在獨佔的消息幾乎無聲無息,唯一可以預期的是年番《極限競速》輪到地平線系列上場,另外《最後一戰》第六代應該也會公布,但在多元性上還是極需要新面孔,三廠也需要拉攏強力新作品,《絕地求生》是個不錯的棋,但是連新主機XBox One X運行效能都很掙扎,對於絕大多數主機還沒升級的玩家是很大的疑慮。
曾有八卦謠傳微軟考慮收購EA等級的遊戲公司,快速擴張自己獨佔遊戲陣容,我認為工作室還可以考慮,大至EA或Ubisoft這種公司就完全不可能,雖然相比微軟的財力要全部一起買下來都不成問題,但XBox畢竟不是微軟事業中最重要的部分,沒有必要以這種神風特攻的方式血戰,而且三廠原本跨平台的遊戲系列,想要放棄另一大半主機的銷量就只為XBox抬轎,投資人肯定是很難吞得下去。
今年E3將會是XBox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不管是要跟PS一樣回歸遊戲本質上的競爭,還是轉往比較不同面向的市場,整合更多其他媒體平台的服務,今年E3若還是拿不出驚人的亮點,我認為XBox很有可能要面臨衰退期的開始。
今年E3
《最後一戰:無限》 HALO: Infinite
上市日期:
果然開場就是要本家王牌才鎮得住啊~~等一下啊~~~然後就沒了啊~~~~雖然343 studio的《最後一戰五》可能是整個系列的最低點,但台下的反應看來還是對這系列很有熱情,只是不沿用數字標題感覺會有變數,要嘛不是本傳,要嘛甚至可能根本不是FPS。
不過文字有說明是實機畫面,最後還特別強調Slipspace Engine,感覺是個HALO的常用語,或許可能是為了新作而開發的新引擎!!??或許可以期待一下這作可能會有別於系列的重大突破
《聖靈之光 2》Ori and the Will of the Wisps
上市日期:2019
之前就有公布,還是只有播預告,去年就登台過了,感覺大概也是要等到明年底。
《隻狼:暗影雙死》 Seikiro: Shadow Dies Twice
上市日期:2019
靈魂系列工作室Fromsoftware透露過很久,但一直沒有公布名的新作,但這實在是跟《仁王》太像了吧(就都寫實和風,不像才奇怪吧~~),感覺動作自由度比起魂系列甚至《仁王》都更高,有許多長距離跳躍還有鉤索系統,接戰距離拉的很大,但九成這肯定也是個難到想摔手把的遊戲,現在實在不像念書的時候這麼有精神力面對....
《異塵餘生七六》 Fallout 76
上市日期:2018/11/14
E3前公布,感覺等等Bethesda的說明會就會有試玩了,地點是西維吉尼亞,時間線是整個系列的前傳,這拾荒遊戲看來還是沒打算用全新的引擎,前陣子XBox限時免費玩試過了幾個小時的四代,可以理解這遊戲著迷的地方,但是對我這種不愛動腦又不愛花時間的動作玩家,實在是需要很大的動力才能一直玩下去,所以說《異塵餘生》系列要有什麼新突破,我想最重要的大概就是他們家頭頭講得吧,《異塵餘生四》的四倍大(我的老天鵝啊....),或許等等Bethesda的展會公布更多遊戲特色。
The Awesome Adventure of Captain Spirit
上市日期:??
《奇妙人生》工作室Dontnod Entertainment的作品,片頭也有說明是本作是《奇妙人生》同一個世界觀設定,《奇妙人生》本身就是個評價不錯的互動式劇情遊戲,看來大概風評好到工作室決定繼續拓展這個系列。
至於上市日期打問號是因為我真的看不太懂,官方YouTube影片下面說明是06/26可以在PS、Xbox、Steam三個平台免費下載,所以是06/26發售??還是06/26這天限時免費??所以這遊戲到底是要賣還是要交朋友的??有沒有人可以幫我翻譯翻譯?
《除暴戰警三》 Crack Down 3
上市日期:2019/02
E3前就知道再度延期到2019,以至於其實預告內容看起來還不差,但是台下反應意興闌珊,真的延太多次延到觀眾都無感了,至於那個雲端破壞運算的效果到底如何,恩....還是要等到明年才知道。
《尼爾:自動人形》完全版 Nier: Automata Become as God Edition
上市日期:2018/06/26
曾經是PS獨佔陣容中重要一員,現在也要跨平台了,不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已經知道是個評價優秀的遊戲,對於現在要跨足XBox平台,台下似乎反應平淡,或許是因為畢竟是來看新作的,而且台下觀眾本業還是記者,而不是純粹遊戲粉絲,不過我想XBox的玩家也不會排斥在自家主機現在有更多元的選擇就是了。
《戰慄深隧:流亡》 Metro: Exodus
上市日期:2019/02/22
去年也是在XBox展上公布,這次預告更多了一點人的部分,不像去年比較著重在怪物,同時也展現出保有系列作的各種細節,如果最後成品的畫面就有這種水準,以本世代的標準來說也算是相當驚人的,明年初的上市日期感覺想要避免與《戰地風雲五》和《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四》兩個FPS大作強碰的意味濃厚。
《王國之心三》 Kingdome Hearts 3
上市日期:2019/01/29
上市日期:2019/01/29
結果2018發售的承諾再度跳票啦~~~Square Enix的發售日真的都僅供參考而已。這是一個劇情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龐大的系列,大到我看PTT甚至有玩家說就算有中文版,劇情八成也看不懂,雖然數字才數到三,但二到三中間的小數點就數了不少次,另外移動平台上看起來有點外傳性質的遊戲,都還是繼續推本體劇情,導致這系列才有今天下面這種長度的劇情時間線: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Map_Kingdom_Hearts_Storyline_Basis.png/1920px-Map_Kingdom_Hearts_Storyline_Basis.png)
作為《潛龍諜影》系列粉絲,完全可以理解這種狀況,畢竟《潛龍諜影》本傳才八作,最前面《燃燒坦克》兩作的劇情推演還很少,就已經糾結到很難解釋,《王國之心》現在可是迪士尼眾家角色(這次還多了《冰雪奇緣》),外加一票Square Enix自創角色,這種結果完全可以想像,所以看著覺得很有興趣的新手玩家,請有心理準備對劇情的了解將會非常吃力。
《盜賊之海》資料片 Sea of Thieves DLC
上市日期:2018/07、2018/09
在回顧的地方有特別提到,看來要自救的機會就是這兩個DLC了,到底是DLC還是更新我也看不出來。
《戰地風雲五》 Battlefield V
上市日期:2018/10/19
上市日期:2018/10/19
單人預告,什麼鬼都沒講,然後你EA昨天也什麼鬼都沒講,你們到底來E3幹嘛的啊??要不乾脆讓YouTuber幫你們賣遊戲好了??
《極限競速:地平線四》 Forza Horizen 4
上市日期:2018/10/02
預期中的本家獨佔,場景是在英國,畫面相當漂亮,動態季節的系統更添增場景的豐富感,但我更想看看他們雨天的表現跟PS的《駕駛俱樂部》能不能一較高下。
現場有短暫的試玩,但是實在很難分辨到底是真的在玩,還是寫死的腳本,有太多驚險的可能擦撞,最後沒看到半輛車碰到過,不曉得是想要避免不展示車損,還是真的示範玩家強到這種等級。另外預告中出現更多汽車以外的路面載具,最意外的應該是氣墊船,所以這些都是可以駕駛的嗎??不知道,現場沒有印象有解釋。現在有XBox之後這作會是我首要考慮的幾個遊戲之一。
微軟本家工作室擴編
- The Initiative:新工作室
- Undead Labs:《腐朽之都》系列作工作室
- Playground Games:《極限競速:地平線》系列工作室
- Compulsion Games:《少數幸運兒》工作室
雖然多半不是有過3A大作的大廠,不過檯面上的3A大作很多也都是從獨立製作一路發展到今天,整個說明會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工作室擴編這點,《最後一戰》、《戰爭機器》這些獨佔當然不錯,可是同名作品實在是太多了,這兩個都是一路從初代XBox就走到現在的作品,上面這票工作若是在未來兩三年能提供一些新IP,對整個XBox陣營會是很大的幫助。
《少數幸運兒》 We Happy Few
上市日期:2018/08/10
非常反烏托邦風格的遊戲,公布到現在應該有兩年了,世界觀風格一直非常吸引人,不過核心機制是我比較擔心的地方,第一人稱沒有魔法、超能力、射擊、冷兵器等攻擊要素,要純粹靠探索,或許還有一點潛行當作主幹,遊戲性會有很大的挑戰,不是我特別愛的類型,不過蠻期待最後的評價。
《絕地求生》更新 Player Unknown Battleground
上市日期:2018 冬季
現在被《要塞英雄》的大逃殺模式一路壓著打,最近還正式要提告他們侵權(雖然有一定程度合理性,畢竟《要塞英雄》不單純只是同類型,而是開發商Epic Games曾協助《絕地求生》的開發),這個更新不曉得來不來的及拯救一路下滑的人氣。
另外我不太喜歡的點就是明明是個節奏很緩慢,氣氛應該很肅殺的遊戲卻搞得很火爆,完全就是預告詐欺,本作或許也逐漸向快節奏靠攏,但如果這樣的話我覺得這類型遊戲大概在這幾年大廠抄完之後,就會快速凋零,這種開發方向面對已經很龐大的動作射擊領域,非常容易就被同質化,最後缺乏特色,吃雞的熱潮還能吹多久,這次公布的更新我覺得會是一個關鍵。
《宵星傳奇》再製版 Tales of Vesperia Remaster
上市日期:2018冬季
傳奇系列,完全沒認識,但我想會玩這系列的人大概沒幾個會買XBox的....
《全境封鎖二》 The Division 2
上市日期:2019/03/15
一代實在是很可惜的作品,雖然最終畫面表現差了預告一點,但是整體來說還是相當不錯,可是卻沒有搭配上這個畫面的遊戲性或是劇情,聽說後續的更新風評不錯,但這種沒有咖樂趣就減半的遊戲,我也沒興趣回去開了。
另外也是覺得有點預告詐欺,玩過都知道,這遊戲本質是個RPG,也就是說更多時候你面對的敵人其實整排子彈才能殺一個人,說明會試玩這種狀況分明是等級壓制,我說如果你們自己也覺得這種寫實軍事風,殺人卻要打完整個彈夾很蠢,那當初就不要搞這種設計咩。
雖然試玩畫面更上一層樓,但是這試Ubisoft,我想大家都知道上市版眼見才能為憑,另外最被詬病的角色移動,目前的預告看不出來有要解決的打算,詳細可能要等明天Ubisoft的說明會了。
《古墓奇兵:暗影》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上市日期:2018/09/14
一個重開機備受好評,結果Square Enix還嫌賣三百萬很糟,硬是最後長到翻倍的六百萬,到現在系列作第三部,傳聞預算上看一億美金,還不算行銷費用,現在回頭來看都不曉得是不是玩家們中了廠商的激將法~~~
雖然重開機的《古墓奇兵》相當不錯玩,特別是二代更掌握了探索,不完全是開放世界的自由度,很巧妙的精簡開放世界最耗時的移動,但是我還是抓不太準重開機系列的重點在哪,要說生存蘿拉並沒有體力、或是飢餓值等系統;要說動作解謎,重開機之後的兩作,解謎程度都不算太高;武器的設定也不算很複雜,但是掩體與潛行系統比起《秘境》系列更加完整。
我的問提是這樣,《古墓奇兵》現在到底算是哪一類的遊戲??就算不需要刻意分類,《古墓奇兵》現在是一個有什麼樣體驗的遊戲??兩作加起來也玩破百個小時,但是到今天我還是時常被這問題困惑,以至於我對新的《古墓奇兵》頗興奮,但卻也不太知道要期待什麼。
Session
上市日期:TBA
聊天室超High,因為大家都以為是《極限滑板》久違的新作,結果看來是新IP,但老實說我覺得不是很優,幾個動作之間的銜接感超明顯,但也就只有播預告,所以也啥都不知道
《黑色沙漠》 Black Desert Online
上市日期:BETA 2018秋季
PC版上很久了,MMORPG完全不是我的領域,評價、表現什麼的我也完全沒概念,單看預告畫面是不錯,不過台下反應也是略為冷清,所以我依然還是沒什麼概念~~~
《惡魔獵人五》 Devil May Cry 5
上市日期:2019 春季
這真的不是《DmC:惡魔獵人》二代嗎??《惡魔獵人四》的尼祿是長這樣捏:
恩...好像也不是差這麼多,不是系列作粉絲,但是我覺得粉絲可能不是很喜歡這個歐美風很重的人設,就如同《DmC:惡魔獵人》這款一樣,遊戲本身的評價不錯,但是被系列作粉絲炮到體無完膚,五代沒看到什麼新特色,倒是看到《魔兵驚天錄》的緩速技能(還是這以前惡魔獵人就有??我玩過三代是沒什麼印象),不過至少CAPCOM更積極回到3A遊戲戰線這點,算是正面的消息。
《茶杯頭》DLC Cuphead: The Delicious Last Course
上市日期:2019
前面提過了,這系列真的是製做非常耗時,以至於連個DLC都要等一年多,或許遊戲的成功已經遠超過製做群的預測,但比起DLC,我更期待他們可以盡快投入下一個作品。
Tunic
上市日期:
非常療育的畫風,我相信這肯定是非常多人的菜,戰鬥看起來也不算休閒,所以應該不是療育到助眠的那種類型,雖然應該只是限時獨佔,不過對印象分數還是有加分的作用。
Jump Force
上市日期:2019
完全WTF!!??(稱讚意味)雖然實在是很蝦,但是畢竟都是我們熟悉的JUMP台柱級動漫腳色,我想就算仔細看發現只是靠Unreal引擎天生麗質的光影和特效瘋狂堆疊,為了情壞應該還是很多人會荷包失血~~~
《垂死之光二》Dying Light 2
上市日期:TBA
不得不說是個設計和設定都非常有趣的遊戲,在滿地殭屍遊戲的那段時間,我覺得這款給我相當不錯的印象(只是最後還是沒買...),二代強調的選擇多元性如果真的像台上講的那麼厲害,搭配不錯的跑酷系統,抗暈能力強的人我覺得這款非常值得持續關注。
《正當防衛四》Just Cause 4
上市日期:2018/12/04
PS+送過《正當防衛三》,我也打開來玩給他玩個數十小時過,鉤索的設計自由度很高,可變性也很夠,任務設計也還算有變化,但是量真的是多到完全受不了,最後放置沒有破完,我可以耐住性子一直破的支線就只有飛鼠裝的滑翔任務,配合地形的不同,還有多重路線可以選擇,飛鼠裝的滑翔任務特別有挑戰性,尤其是要全評價還要非常精準的操控,一般車輛/船/飛機的計時任務普普,最無趣的反而是解放城鎮,或是限時破壞場景物件計算積分的任務,遊戲中的確有很多方法可以炸到爽,但難度上升後往往最麻煩的是找不到要炸的東西。
其實《正當防衛三》總歸來說是個不錯的遊戲(劇情無法評論,因為地圖太大,東西太多,我一直跳過),但我想他真的要好好控制一下內容量,比起Ubisoft的遊戲,複製貼上的任務我認為還更有點誠意,核心的東西其實都備齊了,尤其是物理引擎對於鉤索和噴射柱推器的表現相當生動,若能夠有點深度的包裝,我相信就會有更顯著的突破。
其實《正當防衛三》總歸來說是個不錯的遊戲(劇情無法評論,因為地圖太大,東西太多,我一直跳過),但我想他真的要好好控制一下內容量,比起Ubisoft的遊戲,複製貼上的任務我認為還更有點誠意,核心的東西其實都備齊了,尤其是物理引擎對於鉤索和噴射柱推器的表現相當生動,若能夠有點深度的包裝,我相信就會有更顯著的突破。
Gears Pop
上市日期:2019
手機遊戲就不多說了,還好後面本傳有出來,要不然最後只有這種戰爭機器,我想這場說明會大概就直接炸掉了。
Gear Tatics
上市日期:
戰棋類遊戲,與八卦內容相符,外流情報指出這次E3會有三作掛名《戰爭機器》的遊戲,其中一個情報是說可能是類似《最後一戰:星環戰役》的即時戰略,結果也算差不多,不過好像沒猜到其中一個會是手遊就是了~~
《戰爭機器五》Gears 5
上市日期:2019
至少在情報首發上,已經贏過《戰爭機器四》那不甚理想的試玩。這系列一直沒玩過,但也沒有聽聞後續作品有什麼嶄新的突破,到是四代發售時聽過Gears of More這種評語,看來有機會應該找初代再製版體驗一下,曾經的TPS標竿等級作品是怎麼拿到這名號的。
《電馭叛客2077》 Cyberpunk 2077
上市日期:TBA
終於,終於,真的是終於,雖然不是獨佔,但就如同當年PS的說明會展出《太空戰士七》重製版一樣,這遊戲有沒有獨佔是其次,知道自己支持的平台有,沒有不開心的理由。
《電馭叛客2077》我認為最驚豔的部分在於世界觀的風格,電玩領域中,科幻風格多半著重在太空或是軍事,我現在想的到不在這兩個大集合中的作品只有《駭客入侵》系列,可是《駭客入侵》風格非常沉重、黑暗,也應該是搭配主角設定的關係,整體的設定是偏重偵探小說一類的晦暗感。
相反的,本作色彩卻非常的鮮明,與幾個知名科幻作品描寫世界日常的感覺非常相似,那種社會更加複雜、紛亂的畫面,這支預告比起絕大多數科幻風的遊戲,更具體展現出虛擬世界的真實感,我會說開發團隊CD Projekt RED成功展現出更勝《巫師》的置入感,雖然過去幾個關於CD Projekt RED的負面傳聞,讓我對《電馭叛客2077》真的不是很樂觀,但這支預告一出,我身體裡的科幻粉基因卻仍然不自主的躁動。
不過仍然有一些問題,雖然知道會是RPG類型,但遊戲方式仍然完全未知,《巫師》的成功在這麼大風格差異下是很難完全複製的,CD Projekt RED能不能開創出屬於這個遊戲風格的系統,現階段也都是沒有具體資訊,最後是發售日我預估最快也要等到2020年,等待的煎熬總是特別難受。
《電馭叛客2077》我認為最驚豔的部分在於世界觀的風格,電玩領域中,科幻風格多半著重在太空或是軍事,我現在想的到不在這兩個大集合中的作品只有《駭客入侵》系列,可是《駭客入侵》風格非常沉重、黑暗,也應該是搭配主角設定的關係,整體的設定是偏重偵探小說一類的晦暗感。
相反的,本作色彩卻非常的鮮明,與幾個知名科幻作品描寫世界日常的感覺非常相似,那種社會更加複雜、紛亂的畫面,這支預告比起絕大多數科幻風的遊戲,更具體展現出虛擬世界的真實感,我會說開發團隊CD Projekt RED成功展現出更勝《巫師》的置入感,雖然過去幾個關於CD Projekt RED的負面傳聞,讓我對《電馭叛客2077》真的不是很樂觀,但這支預告一出,我身體裡的科幻粉基因卻仍然不自主的躁動。
不過仍然有一些問題,雖然知道會是RPG類型,但遊戲方式仍然完全未知,《巫師》的成功在這麼大風格差異下是很難完全複製的,CD Projekt RED能不能開創出屬於這個遊戲風格的系統,現階段也都是沒有具體資訊,最後是發售日我預估最快也要等到2020年,等待的煎熬總是特別難受。
短評:
今年的XBox說明會真的非常成功的一年,或許最後獨佔內容還是有點老梗,但同時五個新的工作室也讓我對未來有更樂觀的理由,最重要的還是掌握住玩家最渴望看到的:遊戲,和更多遊戲,尾聲其實還有預告會有下一代主機,但最後也就只知道會有下一代主機而已。
今年沒有HoloLens、沒有家庭娛樂中心的Netflix、Spotify什麼一卡車遊戲不相關的服務,連Kinect都沒有,真的是沒辦法再更好的一次說明會,不管從內容量、節奏、主持人台風各種角度來看,今年微軟的E3真的是一發全壘打,尤其是讓粉絲在遊戲上有更明確的未來這點,這場說明會近乎完美地帶起了XBox平台的士氣,希望明天的死敵Sony也能回應這道強烈的攻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