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2016 E3 微軟(Microsoft)


Microsoft遊戲陣容其實這兩年都相當不錯,微軟自己家的獨佔遊戲接二連三上陣,還拉攏了重開機好評熱映中的《古墓奇兵》續作《古墓奇兵:崛起》限時一年獨佔,效仿PS3末期的戰略濃厚,可是效果似乎沒有預期中好,儘管銷量已是XBox系列最佳,但仍擋不住最大對手PS4根本現象級的銷量,在在說明了玩家的反饋真的不能完全當聖經拜,360初期找了各種日本大師級畫家或是製作人開新作品強推日系RPG(《藍龍》《失落的奧德賽》),日本不買帳就是不買帳;近期的獨佔作也相當多樣《量子裂痕》《落日飆神》,再加上各個自廠大作(《最後一戰五》、《戰爭機器四》、《極限競速:地平線三》)陸續在這一年多連發,PS4大作的獨佔陣容真的比不過,但這些努力目前看來要動搖PS的信仰還是力有未逮。

儘管陣容很強,今年還多了更多新的獨佔作品,可是獨佔從今年開始全部都變成了"主機獨佔",意思就是都會有PC版的(Win10限定),從《麥塊》將支援不同平台互相連線可以推敲,未來微軟可能打算整合PC端的資源和市場,不再跟PS正面強碰,至於成效如何,我想應該要再觀察好一陣子。不過今年微軟的說明會卻是因為其他因素大大降低了娛樂性,一個是現場試玩不是挑很糟糕的橋段就是操控者不曉得在幹嘛,另一個就是那不知道有什麼問題的導播,當大螢幕在撥預告或是試玩的時候,一直喜歡切鏡頭來照觀眾,讓人想認真觀察新遊戲內容的心情大打折扣,但純粹以內容來說,XBox目前看來還是戰力十足。





XBox One Slim版主機發布
上市日期:2016/08


硬碟2TB版399US$,500GB版則是299US$(應該都沒包含Kinect),支援4K藍光,整體體積縮了40%,而且變壓器好像內置了(這樣講當初預留這麼多空間是要對散熱沒信心嗎~~?),電源線不用再看到一大塊磚頭,不過最重要的是:這型真的很好看啊~~~在沒看過PS4之前,你說這是新一代PS我也信。




XBox One Scorpio
上市日期:2017


傳說中的XBox1.5,8核、320GB記憶體頻寬、記憶體謠傳是12GB的GDDR5、6 TFlops的運算能力(約等於NVIDIA最新的GTX1070顯卡,不過因為是遊戲機,所以效能會更好),不過根據GameInformer的新聞,畫面的禎數要求與現行XBox相同,所以應該可以輕鬆到達4K畫質,雖然越來越多遊戲證實,解析度倒不如穩定的高畫面禎數,不過大家也知道,消費者嘛~~
另外一個重點,這台新機將支援向下相容,所以就連目前XBox360的相容計畫,在新的XBox Scorpio一樣可以運行,是不是可能是為了下一代雲端化運算的主機填補空檔,以Microsoft的黑科技能力我是覺得相當有可能,不過目前強調畫面雲端運算的《除暴戰警三》卻沒出現在今年E3,所以這也只是我天馬行空亂猜而已~~



戰爭機器四》Gears of War 4
上市日期:2016/10/7


戰爭機器,微軟家的第三人稱大作,可以說是近年第三人稱射擊掩體系統的創始人,本該是展場一大量點,但是去年挑了個畫面黑到什麼鬼都看不到的試玩畫面,今年好不容易夠亮看得清楚,可是那白癡到有剩的導播不停的切舞台畫面,實在讓我看完一肚子火。單就遊戲來說的話,《戰爭機器四》實在沒有讓人有太大的驚喜,比起2011《戰爭機器三》試玩,這次完全沒有讓PS玩家因為投身SONY而倍感煎熬,特別是現在不再是XBox One獨佔,還加了Win 10獨佔,我一直對這系列有些興趣,不過看來PC就可以了我心願了。



盜賊之海》Sea of Thieves
上市日期:-


非常有趣的多人協力(這不能陷害了吧?)遊戲,雖然有點卡通風格的美術,但是看起來對於航海的模擬還頗像一回事,特別是後面船艙漏水要搶救的部分,如果單機全程可以協力的話,吸引力會大增,這次是首次公布,有沒有多人還不知道,也可以說,有沒有單機也不知道,搞不好最後會變成MMO也說不定(雖然開發商說不是)



《龍鱗化身》Scalebound
上市日期:2017/4/29



日本動作遊戲最後一把交椅的「白金工作室」開發,代表作有《魔兵驚天錄》《潛龍諜影崛起:再復仇》《完全征服》...等,去年GamesCom的試玩相當令人振奮,不過今年E3這次的展示...真的...有點糟糕啊,我想可能是因為挑了一個王關來展示的關係,然後又是那種極大比例的王,要呈現王怪堅強的實力,尤其是這種厚重型的,打擊感就不能太強烈,可是白金又是快節奏風格的動作遊戲,打擊感弱很容易就會有打海綿沙包的感覺,到底最後成品如何,我覺得還是可以保持樂觀觀察,畢竟距上市還有一段時日,以白金過去的成績,還沒有讓我看衰的理由(很少啦~~)

更新:因為這遊戲最後被砍了~~~~原本XBox官方頻道的影片都被拿掉了,換上第三方的影片



Recore
上市日期:2016/9/13


與其說是Gameplay Trailer倒不如說是Gameplay Teaser比較好,2分16秒的影片,遊戲畫面有沒有30秒啊...??去年公布的時候,這個風格特別的新IP,是偽洛克人之父稻船敬二的工作室開發的,還讓我小有期待,今年九月都要上市了,E3還在丟這種模稜量可的預告(謎之音:人家XBox獨佔,乾你屁事),但最讓我興趣缺缺的是看過現場試玩畫面後(感謝XBox版友zsyian熱情整理),先不說角色飄移感嚴重,傷害跳數字那是怎麼回事??跳數字就算了,整個還弄得很醜,跟整體畫面違和感超強烈,當然這是身為個動作玩家的觀點,搞不好有什麼超神遊戲性(屬性解謎戰鬥之類的),不過轉頭看看他們家最近剛上市的《麥提九號》,恩....



太空戰士XV》Final Fantasy XV
上市日期:2016/9/30


今年Square Enix沒有自辦說明會,或許是件好事,這部萬眾期待的大學長本來應該不太需要介紹,但這次試玩到底在幹嘛???微軟場有個白癡導播已經夠慘了,太15還搞這根本自殘的現場試玩,從頭到尾就看主角一直給人砍到底是想表現什麼??過去的預告影片已經出現許多很糟糕的案例,現在連現場試玩都搞成這樣,Square Enix在宣傳上表現真的大大的不及格。



死亡復甦4》Dead Rising 4
上市日期:2016/12/6


永遠有市場的殭屍題材,連《死亡復甦》都出到4代了,反正就是更多奇葩的武器組合,看這預告發展下去,下一代大概就會變成《黑街聖徒》了吧....



極限競速地平線三》Forza Horizon 3
上市日期:2016/9/23


應該也可以說是萬眾期待的一款,極限競速在地平線系列因為相當高的自由度,成了極限競速系列玩家評價中的最高點,不過因為是XBox獨佔作,再加上我也很少在玩賽車競速遊戲,也沒什麼在研究,所以也講不出個毛來,只能說這系列大概是為了要能與PS的《跑車浪漫旅》較勁的作品,走的是擬真路線,想要輕鬆甩尾和氮氣連開,你可能比較需要《極速快感》



最後一戰星環戰役二》Halo Wars 2
上市日期:2017/2/17


《最後一戰》的即時戰略版,不說在RTS(Real Time Stratet 即時戰略)式微的這個年代,有一款傳統的RTS是多麼新鮮,而且竟然還是出在主機上,我最感興趣的其實不是遊戲面上,而是需要精準操控的RTS,用手把會是怎麼個按法,遙想當年PS時代也有《終極動員令》,然而在還沒有類比搖桿的手把上,PS的《終極動員令》一樣給了一個滑鼠,用按到大拇指會斷掉的十字鍵這樣跟著圈部隊,完全沒有任何操控適性優化,下一次我的記憶中,主機出現即時戰略的時候就是這款的前作和《終極動員令三:泰伯倫戰爭》了,既然都可以出到續作,想必接受度應該不差,未來Win10版我應該會買來玩玩。



昆特》Gwent: The Witcher Card Game
上市日期:2016/9


當本是一個遊戲內的小遊戲,在DLC竟然出成實體版,然後現在竟然自己獨立成另外一個遊戲,從這點你大概可以略見坤特牌有多麼令人著迷,然而坤特牌最重要的,並不是什麼多麼革命性的遊戲性,嚴格來說,昆特牌只有一個明顯的優點,就是新鮮,牌的內容其實平衡不太好,可是一個完全料想不到的小遊戲,再加上巫師三強大的任務設計,坤特牌不只是遊戲中一個打發時間或是洗錢用的工具,在巫師三中昆特牌甚至有相關的支線任務,而且觸發坤特牌的時機也不只是一般商店老闆NPC,不僅僅主要角色可以跟著打牌,一定程度上,坤特牌對於遊戲主線結局也有一些影響力,昆特牌整個融入在巫師的世界之完美,讓人覺得好像真的有那麼一個世界裡,這是個很流行的遊戲,我覺得這點對所有開放世界RPG都是個很好的範例,RPG當然需要一些小遊戲讓玩家均衡一下,真的就是要弄煮飯、打彈珠、娃娃機其實也沒什麼關係,可是如果可以讓這些小遊戲也融入遊戲核心的一部份,不只是對小遊戲本身,而是遊戲整體的融入感都有大大的提升,地圖有多大或是有多少房子可以進去,這些都還是其次。

不過昆特牌做成獨立遊戲我倒是不看好可以成為另一波熱銷,原因就是昆特牌實在不夠複雜,一張牌最多就只有一項能力,英雄牌也只是變成對所有特別能力免疫而已,打到後期,其實重要的牌大概就那幾張,沒有能力的只要攻擊力夠高就好,而且計算總攻擊力又是三種type合算,不同屬性的牌其實差異並不大(當然這點有些改善空間,可能會有地形牌會讓特定屬性的攻擊加乘),最重要的是,昆特牌本身是個短時間快節奏的紙牌遊戲,手機平台遠比主機和PC都來的適合,而且CD Projekt RED的下一個遊戲《電馭叛客 2077》也在開發中,昆特牌要改造到有足夠豐富的內容,我個人並不是很樂觀。



腐朽之都2》State of Decay 2
上市日期:2017


沒有最多,只有更多,更多,更多的殭屍/生存遊戲,一代畫面蠻醜的,可是去翻了幾篇評論,好像在遊戲性上扳回了不少分數,在這個大殭屍遊戲時代(連隔壁棚SONY都有新的殭屍遊戲)要如何脫穎而出呢??其實好像不需要,殭屍遊戲就算沒什麼驚人創舉,好像也是可以賣很好.....



《鐵拳7》Tekken 7
上市日期:2017


也是格鬥遊戲界一大代表,終於也要在次世代本世代主機登場,本世代截至目前為止,評價普遍來說最好的是任天堂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Wii U》,和又是任天堂的《神寶拳》,非主機的三廠目前看起來《真人快打X》算是保持水準,《生死格鬥五》....不能說很糟吧,不過已經整個變課金向遊戲了,而且現在本體應該叫做《生死格鬥:沙灘排球》才對,然後《快打旋風五》因為嚴重的連線問題,意外重創本來可能大有可為的風評(戰地風雲四表示:),至於被中國買去然後即將上市的《格鬥天王14》....恩....看這預告....遊戲畫面當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格鬥遊戲重的就在成功連段後,華麗的畫面帶來一點羞辱對手的勝利感和成就感,不是嗎??所以鐵拳時隔多年終於有續作應該對系列玩家也是相當振奮吧,而且在整天只能眼巴巴看著被任天堂嘲諷的份上,對新作的期待我猜應該也是直衝天際,不過我不打格鬥遊戲很久了(那到底還打啥遊戲啊??),現在格鬥遊戲我都只能玩《火影忍者疾風傳:終極忍者風暴》這種招式簡單的爽game惹~~鐵拳行情是不是真如我猜測,請自行斟酌判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