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原力覺醒》可能是這幾年來最讓我失望的一部電影,作為個長年半調子星戰迷,完全沒有想過這六部曲竟然會有繼續的這天,從來,我相信就算以後也不會,有這麼一部電影讓我如此期待,所以對《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的失望是因為過度期盼的立場造成的嗎??我覺得不是,因為在新反派Kylo Ren脫下面罩前,整部電影比我預期的還要更好。
在正片之前,不得不先提一下預告片,《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的預告可能是近年來安排的最完美的預告片,總共只有三支預告,而且三支預告釋出的畫面重複其實相當多,所以透漏的劇情相當有限,又剛好足夠搔到癢處,但是搭配不同的風格的配樂,卻讓三支預告的體驗非常不一樣,尤其是最後的預告用上了新版的原力主題曲,非常有效率的預告宣傳,同時保有了討論熱度,也很有層次的一步步提高了對電影的期待感,而且預告與電影本身的風格相當一致,大概是我印象中看起來最有規劃性的電影宣傳,非常值得往後高成本電影借鑑。
前半段的《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簡直可以說是《星際大戰》電影系列最完美的詮釋,不僅僅致敬了許多舊有元素,還處理得更為精緻,特別是新角色近乎完美的融入,絕地武士本身其實是相當乏味的概念,他們約束自我的情感,近乎修行式的生活,對於精彩的情緒轉折本來就不合,這也是造就前三集對話相當無趣的一大主因,不像四五六集只有Obi Wan一個絕地武士,前三集滿滿的主要角色都是絕地武士,所以新的這集少了許多絕地武士的束縛後,橋段自然生動很多,其中我特別喜歡Finn的安排,一個變節的風暴兵大概是整個系列中最平凡的角色,但也最讓人覺得有親切感,更重要的事,風暴兵的身分成功帶出了後半段風暴兵的打戲,把長期以來一直被當成背景、道具、甚至笑柄的風暴兵,提升了不少存在感,而且提升的程度恰到好處,平衡了主角威能的威風,卻也不會偷走了焦點。

Kylo Ren如此輕易地現形是讓人第一個失望的地方,為什麼《帝國大反擊》一直被譽為最好看的星際大戰電影,當然拍攝手法比起前集更加進步,尤達的表現這些是一大主因,但我覺得結尾黑武士向Luke告白自己是他父親的轉折,是整個系列最大的精隨,然而除了如此重要的劇情轉折之外,我們對黑武士幾乎沒有其他認識,那冰冷的面具帶來的不僅僅是邪惡的壓迫感,更是觀眾對這個反派種種的想像,可是Kylo Ren糟糕的不僅僅是拿下面具扼殺了想像空間而已,過早展示其背後更大的黑手,還有電影後半段各種中二的行徑,完全浪費了前半段醞釀出來的恐懼感,揮舞光劍追殺Rey變得像是古惑仔找人討債,完全搭不上這個故事該有的格調。
![]() |
That's not how the force work! |
可是真正讓我完全失望的,是一個完全了無新意的結局,第三次的死星出現真的讓我看了想罵髒話,而且第三次的死星比起前兩次的死星橋段根本差勁,首次死星毀滅不提,二次死星本身已經夠老梗,但好歹第二次的死星毀滅戰也創造了相當經典的畫面,千年蒼鷹號鑽水管不僅在電影,甚至在電玩中都被仿效過,但這次的死星卻連致敬都致敬不好,整個死星摧毀的過程完全沒有任何印象深刻的地方,更大一顆的死星只更凸顯反派的智商低落而已。而Han Solo與Kylo Ren父子重逢戲碼本來可能會是個亮點,但刻意到不行的場景設計,讓Han Solo的死完全沒有悲壯,只剩的一地廉價。
整個結局最糟糕的並不是結尾乏力,或是沒有意外,糟糕的是這是一部《絕地大反攻》的續集,而J. J. Abrams卻把故事當《星際爭霸戰》的平行時空那種類重開機來寫,整部電影所有好的地方,幾乎都是把過去的好做到更好,難不成剩下的兩集,我們只能看著倒立練習用原力舉戰機,只是換了個人,又一個重要角色被石墨冷凍,只是也換了個人,這種換皮不換骨的老調重彈嗎??我並不是期待新的星際大戰會有多麼革命性的劇情,我期待的是星際大戰是不是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原素,這畢竟是科幻史上堪比魔戒等級的世界觀,絕對有足夠的空間與材料去組合出一些過去沒有,一些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星際大戰。
我對未來的星際大戰也已經沒興趣了嗎??不盡然,畢竟這是我對科幻世界的啟蒙,不是一部失望(不是很糟)的電影就會讓我信心崩潰,我反而對本傳以外的星戰電影開始有興趣,例如今年要上映的《俠盜一號》,如果可以完全不要出現任何光劍那就更好,就如同我提過對於Finn這個角色的讚賞,我更希望可以從外傳電影,看到這些星戰中甘草人物的故事,而如果這些外傳電影可以展現出更不同風格的星戰,我想也有助於往後的本傳往更不同的方向去嘗試,願原力能一路與我們同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